詳情
很多同學和家長都會問老師,什么樣的學生適合學編導,這個問題牽扯到了,個人的性格、職業的規劃,還有就是整個行業的大環境。首先我覺得任何行業或者職業都有一個共同的基礎,就是做人的問題。你的三觀、道德水平、行為標準,還有就是對自己的認知。要學會做事,首先要學會做人。如果能學會做人,那么在所有的行業,都可以有所作為。看似無用的一句話,社會上還是有很多人做不到。
解決了做人的基礎問題之后,我們再來看看編導這個行業。話不多說,接下來給大家看一組數據。
有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北京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實現收入突破萬億元,達到10703億元,同比增長11.9%。其中,影視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取得較好的發展成績;《山東省影視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年)》,提出到2022年,實現廣播影視產業總收入350億元,城市電影票房達到50億元以上,生產100部精品力作;浙江省提到到2020年,影視創作題材庫內浙產影視作品不少于1000部,涌現出一批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紀錄片、互聯網影視劇。
目前國家在逐漸解決了民眾的溫飽問題之后,要全力發展民眾的精神文明建設。影視行業,文化傳播行業,策劃行業,在未來一定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那么,這些跟編導又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編導。
編導就是編和導,從編導從事的工作性質來看編可理解為:編寫、編撰、編排、編輯、編劇等;導可理解為:引導、指導、領導、導向、導播、導演等。所以,從字面理解編導就是即能編又能導的復合型人才和職業。編導,是廣播電視行業一個專有名詞。(出自度娘)
回過頭來看,什么樣的人適合學編導呢?其實所有人都適合學編導,因為它包含了太多的不同的崗位,編導不是單一的行業,它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具體職業。
有需要超強邏輯思維的編劇;
有需要做事清晰安排能力的統籌;
有需要綜合能力極高的導演;
有需要彩色性格的副導演;
有需要極高藝術修養的藝術指導;
有需要極強領導能力的制片人、制片主任;
有需要較多資源的演員統籌;
有需要很多創意、很多想法的策劃;
有需要兢兢業業又默默無聞的各種助理;
當然平時喜歡看電影、看小說、喜歡看課外書,編導就是需要長時間的文學藝術的沉淀,歷史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向我們證明,喜歡看課外書的人都是有出息的人,對于編導來說,攝取各類知識,那是必修課。
同時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在學習編導的時候也是會有一定優勢的,因為將來你可能會成為運籌帷幄的策劃者,這樣劇組和欄目組才能按照你的思維規劃前景,不管是哪種,都需要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但是你要明白自己究竟喜不喜歡這個專業?是一個能對作品負責,對觀眾負責,對藝術負責的人嗎?如果簡單理解的話,編導需要性格要很好,腦子很活,溝通能力很強,團隊協作能力很強。
相關